第二百六十六章 回去就揍媳婦
回到明朝當暴君 by 天煌貴胄
2019-5-17 14:12
趙大憨笑壹聲道:“公子,咱這水可是從地下的井裏打出來的,家家戶戶都是這般的甜。”
崇禎皇帝笑了笑道:“不管怎麽說,總之是要多謝趙大哥的招待了。”
趙大道:“公子請稍坐,俺去外面看看飯食怎麽樣兒了。”
崇禎皇帝道:“趙大哥請便。”
等到趙大出去之後,卻是直到開飯時才回來。
崇禎皇帝也不以為意。
自己這些人在屋子裏坐著,對於趙大這種老實村民來說確實是有些壓力,與其在屋子中不知道說些什麽,倒不如在外面等著飯好了再回來張羅。
壹張平常百姓家裏常見的桌子,幾個破破爛爛但還算得上結實的凳子,桌子上再擺上幾個裝著菜肴的粗瓷盤子,外加幾副碗快,這就算齊了。
只是讓崇禎皇帝意外的,則是桌子上壹個很大的,通常被稱之為海碗的大碗之中,裝著壹只被剁成塊的雞肉。
也不知道是哪只老母雞還是大公雞這麽倒黴,因為自己幾人的到來而命喪餐桌。
趙大的老母親此時也走出了屋子,去廚房與兒媳壹同用飯,那趙大那個此時剛剛在外面瘋玩回來的五六歲的兒子卻上了桌。
盡管崇禎皇帝壹再挽留,卻仍然擋不住,便是連趙大也是壹副習以為常的樣子。
其實這倒怪不得趙大不孝,而是此時的風俗便是這樣兒,有客人來時,女子壹般是不上桌的,壹般就在廚房裏湊合著吃了,至於男孩,別管多少,桌子上都會有他的壹席之地。
到了後世,這種風俗漸漸的少了。但是在山東等地某些地方,卻還保留著這壹風俗。
如果有客人來,只有家中的長輩女性才會上桌,輩分低壹些的,還是在另壹個屋子中吃飯,不與客人同桌而食,而男孩兒則不同,哪怕只有兩三歲,也會有人抱著在餐桌之上吃飯。
崇禎皇帝只得等趙母出了屋子後,才落坐而食。
農家的飯食確實說不上好吃。壹些玉米面做成的窩窩頭,加上壹些玉米面熬出來的粥,便是這壹頓飯的主食了。
只是崇禎皇帝這種歷史小白根本就沒有記住玉米到底是什麽時候進入大明的,見到有窩窩頭,還是驚奇了壹番,而且又懷念起了前世之時吃過的窩頭的味道。
趙大見崇禎皇帝不去夾海碗之中的雞肉,反而不斷地向著壹些腌漬好的野菜和窩窩頭下手,雖然暗道這公子也是個享福享出毛病來的主兒,卻仍然勸道:“公子多吃些這雞肉,都是在外面刨食吃蟲子的,味道還算過得去。”
崇禎皇帝嗯了壹聲,左右這只倒黴雞已經被端上了餐桌,自己也沒有必要再矯情了,吃便是了。
至於趙大家因為自己而少了只雞,稍後補償他壹番便是了。
想明白了之後,崇禎皇帝也不再客氣,當下便伸筷子夾起了壹塊雞肉吃了起來。
壹口雞肉進到嘴裏,崇禎皇帝的眼淚都差點兒掉下來。
這種原生態的農家味兒,別說是穿越前已經極少能吃到了,便是穿越後,那些好好的雞肉也被宮的禦廚給弄的美倫美奐,好看也好吃,卻唯獨沒有了這股子農家味兒。
趙大家中沒有酒,剛才趙大抽空子出去打回來的酒也說不上多好喝,只是壹頓飯卻吃的崇禎皇帝滿意無比。
等到壹頓飯吃完,溫體仁幾人有沒有吃飯,崇禎皇帝不知道,但是崇禎皇帝自己卻吃的飽飽的,而且滿意無比。
壹邊喝著顯得粗糙無比的茶葉,崇禎皇帝壹邊問道:“趙大哥,這窩頭當真不錯,只是小弟怎麽從來就沒見過?”
趙大笑道:“公子是高貴人,平日裏又怎麽吃過玉蜀黍這種粗糧,不怎麽頂餓不說,吃著也不怎麽樣兒。
公子如今覺得好吃,不過是乍吃之下,有個新奇感而已。”
崇禎皇帝嗯了壹聲,又接著道:“今年的年景可不怎麽好,可是趙大哥家中還能吃飽,可見趙大哥是個勤奮人。”
趙大又是憨笑壹聲,回道:“公子過獎了,農家人不勤奮些,又怎麽能吃飽肚子。也多虧了陛下登基後經常免賦免徭役甚麽的,這日子倒是比過去強了許多。”
崇禎皇帝正想開口說話,卻聽得院子外傳來壹陣大喊聲:“趙大!趙大!”
趙大先向崇禎皇帝告了罪,這才走出了屋子,來到了院子裏。
崇禎皇帝隱隱約約地在屋子中聽到:“趙大,找找妳家的戶籍冊子。”
接著又是壹番交談,聲音卻是低了下去。
等過了半晌,趙大才又回到屋子中。
崇禎皇帝問道:“趙大哥莫不是有事兒?”
趙大笑道:“好教公子得知,如今陛下喜得了長公主,卻是讓天下的老百姓都跟著沾沾喜氣哩。”
崇禎皇帝做出壹副好奇的樣子,問道:“趙大哥詳細說說唄?小弟可是好奇的緊。”
趙大道:“回公子的話,如今官府派了人來通知的村裏,村正這不是正挨家挨戶的通知麽,凡是家中有六十歲以上長者的,便可以去官府領肉十斤,面十斤,油十斤。
便是崇禎元年之中有女兒出生者,也都賞布壹匹。”
說完之後,卻是壹副可惜萬分的表情:“只是俺家中老娘的年歲尚且不足六十,這些好東西卻是沒俺的份兒了。”
崇禎皇帝被這老實漢子那副滿臉可惜的樣子給逗笑了,笑著道:“那趙大哥可得努力了,萬壹明年的時候,陛下再喜得個皇子公主啥的再普天同慶,那趙大哥可就有的好處可拿了。”
趙大卻是郁悶地道:“公子說笑了,這也就是長公主出生才有這好事兒,等以後陛下的子嗣多了起來,又怎麽還會有這般好事兒?”
崇禎笑道:“那可說不準。”
擡頭望望天色,崇禎皇帝正打算告辭,卻又聽得院子外面傳來咣咣咣的銅鑼響聲,接著又是鐺鐺鐺的鐘響聲。
崇禎皇帝頗感好奇,當下也不管趙大如何推辭,只是留下了幾兩碎銀子便告辭而去,向著鐘響的地方而去。
倒不是說崇禎皇帝小氣,而是這種老實的農家漢子,壹次給他們太多的錢反而不是什麽好事兒。
便是後世都聽的多了,甚麽有人中了獎或者突然發了財之後,就會有無數的親戚冒出來借錢甚麽的,搞的人是煩不勝煩,許多原本關系不錯的,甚至因此反目成仇。
因此上,倒不如給那麽壹點兒就算了,左右都比這頓飯的錢要高出個幾倍,卻又不至於讓這漢子壹夜暴富。
等崇禎皇帝趕到了村子裏夏季曬麥子和玉米的場上之時,村子裏老老少少二百多號男人都已經趕到了場上。
就好像每個村子的村頭總是有那麽壹棵或者兩棵仿佛迎客松壹般的大柳樹壹樣,每個村子的場上也總有那麽壹座碾子,用來碾面子或者玉米用。
此時的碾臺上除了碌碡之外,本村的村正也站在了上面。
崇禎皇帝也不管除了自己帶來的溫體仁等人和趙大之外的其他村民仿佛看瘟神壹樣看待自己,都離著自己挺老遠,反而饒有興致的想要聽聽這村正說些什麽。
等看著人都到的差不多了,那村正也咳了咳,清了清嗓子後開口道:“那個,老少爺們兒們,有好事兒跟妳們說壹下。本來想著挨家挨戶的通知,可是這人也太他娘的多了,索性給妳們喊壹塊兒來壹起說了罷。”
周圍圍了壹整圈的村民們沒有人開口話說。
很多時候這所謂的好事兒根本就是個屁,搞不好對於裏正這等人家來說還能算得上是好事兒,但是對於其他的窮苦人家可就算不上了。
譬如徭役。
只是這壹回,村民們想的可就差了,因為這裏正說的還真是好事兒“當朝天子喜得長公主,因此下了旨意,凡是家中有老人年歲六十以上的,或者是今年剛剛生了女兒的,都有賞賜,大家夥兒帶著戶籍冊子到縣衙去領就行了。”
村正的話壹出口,下面可就炸開了鍋了。
打從開天辟地到如今,還真就沒聽說過有這樣兒的好事兒。
往常便是有廟會什麽的,那些戲文裏唱的,也多是些什麽皇帝老兒家裏生了太子爺,大赦天下什麽的,何曾聽說過生了公主還給老百姓發東西呢?
壹個看著足有六七十的老漢當即便問道:“我說張老五,妳可不是在糊弄俺?”
村正笑道:“太叔公,您這輩分可是在這裏擺著的,俺怎麽敢糊弄您老人家?再說了,俺說的這些要是假的,可就是那戲文裏說的什麽假傳聖旨了,是要殺頭的。”
被稱為太叔公的老漢嘿了壹聲道:“真的?俺張老實活了壹輩子,可還真是頭壹回聽說有這等好事兒。不過,諒妳小子也不敢拿這事兒騙俺。”
村正無奈地笑了笑,卻沒有再接話——自己小時候可是沒少挨這太叔公的揍,哪怕如今這太叔公年歲已高,可是打小兒留下的陰影卻是實打實的。
只是突然間卻又有人問道:“那要是生了兒子的呢?俺家裏前兩天可是剛生了個大胖小子,這女兒沒生出來啊。”
村正笑罵道:“妳聾了還是咋的?沒聽到說是生了女兒的?要怪就怪妳張小六的媳婦不爭氣,誰讓她生兒子的!”
張小六嘿嘿笑道:“回頭俺就揍她去,誰讓她不給俺生個女兒的。”
說音剛落,張小六的腦袋上就挨了太叔公壹巴掌:“糊塗!生女兒有甚麽用,要是沒個兒子,那是絕戶!好好疼妳媳婦才是真的,要不小心俺揍妳!”
挨了太叔公的揍,張小六卻不敢說什麽,只是賠笑道:“俺這不是玩笑話麽,又不是真的,您老人家別生氣,別生氣。”
眼見後邊都是這些家長裏短的事兒,再往後甚至越聊越跑偏,甚至有向著黃段子集合的趨勢發展,崇禎皇帝也失了看下去的興致。
向著趙大拱手告辭之後,崇禎皇帝便又帶著溫體仁等人離開了張家莊。
見崇禎皇帝的心情頗好,溫體仁便也難得的湊趣道:“這些莊稼漢倒也也頗有意思,這等平靜的日子也當真不錯。”
崇禎皇帝笑道:“若是全天下的村子都如剛才這張家莊壹般,那才是真正的好日子。只要桌子上再多些魚肉,多些菜,這些百姓的心裏大概就知足了許多罷。”
只是崇禎皇帝高興的日子卻實不多——或者說現實這個小娘們兒從來就不想讓崇禎皇帝開心。
走了沒多遠,正好走到了離著張家莊僅有裏地之遙的小王莊。
小王莊的村口也是吵雜的很,只是說的事情卻不是剛才張家莊說的那些,反而是有人擡著壹塊門板,上面蒙著壹張破席子,席子下面露出了點兒帶著碎花的衣角。
崇禎皇帝當即便帶著溫體仁等人讓路到壹旁,讓小王莊的人先行通過——此時的崇禎皇帝還以為是村中死了人要安葬。
只是等著到這些人從自己身邊過去之後,崇禎皇帝卻是從這些人的話中聽出了壹股子別樣的意味。
再壹看這些人去的方向正是順天府衙門所在的方向,崇禎皇帝便眉頭壹皺,吩咐道:“走,咱們也跟著看看去。”
只是還沒有走多遠,後面就又跟來了壹群人,手中拿著向木棒什麽的,在壹個管家模樣人帶領下向著崇禎皇帝所在的方向跑來。
這下子遠遠地綴著卻又壹直在用千裏鏡觀察著這邊動向的完顏成可就急了。
這他娘的,妳們願意怎麽打生打死那是妳們的事兒,要是膽敢碰破陛下的壹塊兒油皮,老子就活扒了妳們的皮!
壹揮手,壹直在等候命令的百余騎錫伯族騎兵們便騎上了戰馬,向著崇禎皇帝所在的方向疾馳而去。
其實也不怪完顏成緊張。
崇禎皇帝現在身邊的錦衣衛加上東廠的番子們壹共也就二十來個,而身後沖過來的這些拿著家夥的人卻足有七八十個,便是比這前面擡著門板的人再加上崇禎皇帝身邊的人還要多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