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錘

壹桶布丁

都市生活

2021年10月15日,華夏中部,北湖省省會,江城。
“轟隆隆……”
壹連串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61章 天才科學家跟公主

科技之錘 by 壹桶布丁

2022-8-4 21:54

  寧為回到房間就打開電腦開始測試羅伯特·桑迪論文中的壹些東西。
  非線性連續算子本就是寧為了解的領域,他完全可按照這篇論文的思路,進壹步發散開來,利用不同應用輸入函數空間的不同形式來測試其對泛化誤差的影響。
  如果能把這些東西用到三月身上,必然能大大加快三月對許多基本問題的理解,甚至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比如讓三月繼續深入的去推進NS方程的理解。
  這對於寧為來說大概是重要度僅次於江同學的事情,所以很容易便能全情投入。壓根就沒想到不過是簡單的幾句攀談就能讓他再次登上各種平臺的熱搜。
  ……
  事實上在大多數西方記者看來,亞洲人從來都不是那些名人優質的緋聞對象。
  原因無他,在許多西方普通人看來,所有亞洲人似乎都是壹個樣子。但如果這個亞洲人特別有名或者特別有錢情況卻又不壹樣了,雖然多數人對於寧為能掌控的財富並不了解,但他卻起碼能滿足其中之壹。
  在《自然》跟《科學》兩本頂級期刊上接連發表論文,兩次登上世界最頂級的計算機會議舞臺,進行六十分鐘的報告會,甚至有消息傳言,壹些頂級大學的教授們,正準備自發將寧為的理論編寫成教材。而寧為也有可能成為歷史最年輕的常青藤院校教授,更別提還有他提出並設計的湍流算法已經開始在全球掀起壹場網絡通訊設備革新的風暴。
  除此之外,跟美國數學院院士菲爾茲獎獲得者盧卡森·弗蘭德的隔空交鋒,當寧為在《自然》上發表了壹篇KLS猜想,像是壹位刺客,勇往無前的刺出那壹劍,便深藏功與名,卻直接導致這件事以大名鼎鼎的數學家盧卡森·弗蘭德在醫院養病而告壹段落。
  接下來康納森雖然重返《美國數學學會雜誌》的主編崗位,但對於這壹事件始終保持緘默,不了了之,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其中必然還有著許多故事,只是雙方當事人都無意在繼續這個話題而已。
  甚至還有小道消息,有著數學天才菲爾茲獎最有力競爭者之稱的史密斯教授,不過因為跟寧為的研究撞車,最終辭去了MIT數學教授的職位,開始鉆研哲學為附證,讓人不管從哪個方向來看,寧為都是壹顆科學界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起碼在這個時代,目前似乎還沒有誰能夠阻其鋒芒。
  更別提寧為接連兩次在大會上發言,都深受年輕壹代計算機學者們的“追捧”,不管這種追捧是正面還是負面,起碼有足夠高的話題度,最最重要的是,伊莎貝爾公主的確表現出了對這位亞洲年輕科學家的好感,他們甚至拿到了公主主動走到寧為身邊與其合照時的照片。
  從照片的角度看還特別曖昧,就像公主依偎在寧為懷中拍攝的壹般。
  當然如果是攝影專業的明眼人大概能看出這種親密大概率是因為拍攝角度問題,因為即便兩人並沒有靠在壹起,從該角度也能拍出這種感覺。
  但對於普通民眾哪有幾個專業人士?更別提這些東西其實並不重要。
  然而在加拿大發生的事情,卻是英國的泰晤士報最先通過官方推特曝了出來,文字極為簡練但噱頭半點不少。
  “雪國皇室小公主魅力無限,華夏知名年輕科學家情亂蒙特利爾!”
  證據便是兩張照片,照片中的背景經過了模糊處理,但能看出兩人面帶笑容,而伊莎貝爾手中正舉著手機。顯然兩人正在親密合照。
  當太陽報看到了同行的這個標題,大概是怒了,沒有五分鐘也在其官方推特上報導了這件事,當然標題必須要更加誇張。
  “公主蒙特利爾私會亞洲科學家情人,雪國皇室震怒!”
  當然,照片肯定是不能用泰晤士報上的了,但是這不要緊,谷歌上隨便搜索壹下,很快就能找到許多寧為跟伊莎貝爾公主在壹起的照片,包括壹大早伊莎貝爾跟寧為走在壹起出席報告會的照片,還有兩人在咖啡廳面對面坐著聊天的照片,以及兩人壹起前往餐廳的照片。
  反正質量不夠,那就用數量取勝。
  當然,小報的能量絕對不止於此,不過壹個小時時間,太陽報又在其周日《世界新聞報》官網上發布了壹個曲折輾轉讓人欲罷不能的愛情故事,話說壹年前的某日公主邂逅了當時還聲名不顯的華夏小子,兩人壹見傾心,卻被萬惡的門戶之見拆散,然後小夥子發憤圖強,成了舉世知名的科學家,壹年後公主不顧皇室尊嚴跟震怒,兩人再次相約蒙特利爾,陪著少年走上世界最高的科技舞臺……
  沒人能小看太陽報的影響力,即便絕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家報紙以扯蛋著稱於世。
  因為總有人會自發的幫助這家小報去找到那些隱藏的線索,來佐證那些看似離譜的故事。
  比如寧為的確是在這壹年間突然冒頭的華夏科學家,再此之前的確名聲不顯;又比如早上STOC大會的相關報導中,的確能看到伊莎貝爾陪著寧為壹起走進會議廳的照片。
  這個時候似乎沒人記得太陽報的記者們本就最擅長用已知線索來構造故事。如果在加上太陽報在報道其他新聞上壹貫不太靠譜,但在報道各種花邊新聞方面堪稱永遠滴神,竟然真讓不少人相信了這個故事。
  最後結果便是有了攪屎棍開始大肆報導,很快華夏年輕科學家跟瑞典皇室小公主秘戀的故事立刻開始在整個歐洲泛濫,即便許多報紙還在乎節操,不會直接引用太陽報的故事,但換個標題,附贈幾張照片推波助瀾壹下還是能做到的,反正絕大多數照片都是免費且公開的,又不會有什麽糾紛……
  畢竟歐洲可存在許多有著皇室情節的普通人,大家都對皇室的生活很感興趣,這可是壹波極大的流量。更別提在太陽報的科普下,越來越多的人都清楚了伊莎貝爾還不是普通的公主,她是現任國王的親女兒,雪國王室法律意義上的第三順位繼承人,也就是說未來是真有機會繼承王位成為女王的公主。
  就這樣幾乎不過幾個小時功夫,起碼有五分之壹跟學術界毫不相關的普通人知道了寧為,知道了他跟壹位皇室公主的戀情,許多人開始在推特跟臉書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仔細看,會發現絕大多數竟然是看好兩人,且給予祝福的。
  這大概要得益於太陽報在故事塑造中,將寧為描述成了壹個本來壹無所有,完全靠著對愛情的執著,努力奮進才擁有了現在的壹切,底層人靠自己的努力出人頭地本就符合絕大多數人對生活的期望,像極了童話故事中的主人公,更別提兩人年紀恰好相仿,正在壹個人最青春最黃金的年紀。
  於是很莫名其妙的,當時間繼續推移,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個浪漫的愛情故事,寧為跟伊莎貝爾這兩個名字開始像壹陣旋風般直接席卷了整個歐洲,並開始向外發散著。
  甚至太陽報編輯室電話快被打爆了,觀眾們紛紛希望能看到這個故事更細節的部分,甚至不少人表示哪怕最近第三版的女郎穿得更保守些都沒關系,但請壹定把寧為跟公主那些故事的細節講出來,大家都很愛看……
  效果也是極為明顯的,本來這次蒙特利爾大會大概都是壹些嚴肅新聞媒體派出了記者去大概報道,但現在無數歐洲媒體都坐不住了,正在蒙特利爾的記者被要求挖出更多素材,更多的記者接到命令開始拿出手機訂票,畢竟早壹天抵達,說不定就能找到更多還不為人知的故事。
  而在互聯網時代,這壹切的發生用時不過幾個小時。
  ……
  “哢嚓……哐”寧為詫異的擡起頭,看著幾乎是闖進房間的余興偉。
  然後看了眼電腦下方的時間,不知不覺中他竟然又工作了五個小時的時間,差不多到了晚宴的時間,據說今天還安排了壹場舞會。
  當然對於寧為而言,不管是晚宴還是舞會他都沒太大興趣,他相信余興偉跟他壹樣,所以很好奇余興偉為什麽會有如此大的反應。
  余興偉也飛快的解開了他的疑惑:“小寧總啊,妳今天中午跟那位伊莎貝爾公主約會了?”
  “沒有啊?妳聽誰說我們約會了?就是我中午在咖啡廳等開飯的時候碰到她了,隨便聊了兩句,然後我就回房間了。”寧為莫名其妙地答道。
  “我也覺得這事不太可能,但網上傳的很玄乎,還有照片來著,這不是想著趕緊來通知您壹聲嘛?本來我還在跟壹幫年輕人探討妳的理論來著,後來網上消息曝出來,大家話題都能帶跑偏了,還有人問我妳是不是針對伊莎貝爾公主有興趣呢。”余興偉答道。
  “網上傳了些啥東西?”寧為忍不住問道。
  “您上谷歌搜壹下不就知道了,只要打出妳們兩個的名字就夠了。”余興偉用嘴努了努寧為面前的電腦。
  寧為幾乎是下意識的打開了谷歌,將自己跟伊莎貝爾的名字放在壹起搜索,彈出的內容讓他自己都有了片刻的失神,也讓他突然意識到了皇室兩個字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
  不過是中午壹起喝了杯咖啡,隨意聊了幾句,竟然媒體上多了如此誇張的報道,好在看了太陽報的報道人,整個人在懵了片刻後,又放松下來。
  在寧為看來太陽報的故事簡直就是在幫他澄清,但凡有壹點理智的人都會知道這種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所有人都知道之前壹年前他根本沒可能跟伊莎貝爾相遇,更別提稍微查查就知道這還是他第壹次到歐洲。所以這就是壹個完全禁不起仔細推敲的故事,更別提還是太陽報編出來的,誰相信了必然是腦子有坑。
  不過正好,到是給了他理由不去參加今天的晚宴了。
  壹個年輕科學家因為突如其來的緋聞纏身不太方便去參加官方晚宴任誰都挑不出毛病,大家也壹定都能理解。
  “好吧,如此睿智的傳言,妳會相信嗎?”寧為看向余興偉問道。
  “我當然不會相信,不過小寧總,別人信不信,那可就不是咱們能控制的了,話說妳是不是該發表個聲明什麽的?”余興偉問道。
  寧為想了想,答道:“我這時候還是不要說話了吧?總感覺會越描越黑的,這事影響更大的應該是伊莎貝爾,相信她壹定會澄清的。畢竟事關皇室尊嚴。而且就算我們都不回應,這種根本無法證實的小道消息應該很快就平息了,誰會壹直揪著謠言不放?對了,不如聊聊妳跟那些人相處的怎麽樣?他們對於陣列問題真的都了解清楚了嗎?”
  按照壹般道理來說,寧為的想法其實沒錯。
  緋聞這種事情,壹旦傳起來,很難說是當事人澄清壹下就能偃旗息鼓的,這大概得益於娛樂圈那些大明星們的各種花式澄清然後再反轉的故事上演的太多,不如冷處理。
  事實上,伊莎貝爾此時也的確接到了父親的電話。
  “餵,我的孩子,妳跟那個華夏年輕人到底是怎麽回事?”
  “連您都知道了嗎?天啊,如果我告訴您,我們只是恰好在咖啡廳遇到,然後壹起喝了被咖啡您信嗎?”
  “說實話,我不太相信。妳應該知道出門會有多少人關註著妳。起碼妳們不應該站在壹起合影。”
  “好吧,我承認,露西在天天在我面前念叨這個名字,讓我對他有些好奇,但網上那些真的是無稽之談,因為他已經有女朋友了,而且根據他的描述兩人感情很好。”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壹定不能再跟他見面了!畫展之後立刻回來。”
  “好的,父親,我會如您所願。”
  掛上電話,伊莎貝爾也在覺得很神奇,她可不是第壹次跟人合影了,怎麽這次炒作出的聲勢如此之大?
  兩人都不知道的是,酒店大廳,被記者攔住的威爾遜教授面對關於寧為跟伊莎貝爾曖昧關系的提問時,是這樣回答的:“哦?還有這種事麽?好吧,我已經老了,年輕人的那些事情我不太懂更不清楚。不過我覺得年輕人的事情,不如交給他們自己去解決,我們不該說三道四。”
  這個回答怎麽說呢?
  像是什麽都沒說,但又像說了很多,但不管哪種理解,似乎都能說得通那種。
  畢竟教授說了,年輕人的事情他不懂跟不清楚,這個回答從科學上來說,非常嚴謹!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