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錘

壹桶布丁

都市生活

2021年10月15日,華夏中部,北湖省省會,江城。
“轟隆隆……”
壹連串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30章 希望

科技之錘 by 壹桶布丁

2022-8-4 21:54

  第二宇宙,地球,K003號地下城。
  距離毀滅之戰已經過去了三十年,距離科技之錘計劃正式實施則過去了十七年。
  雖然地表大部分地區依然不適合人類生存,但地下城裏依然經營的井然有序。為地下城供能的核聚變反應堆保障了城市裏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雖然戰爭早已經在相互毀滅中進入靜默階段,但各個地下城裏依然實施著戰時配給制。
  目前來說K003號地下城在所有幸存者城市中各種物資供應算是比較充足的,甚至還能延續之前壹個家庭哺育兩個幼兒的新生壹代計劃。現在第壹代地下城的新生兒大都已經二十多歲了,開始成長為地下城延續的中堅力量。
  人類是適應力極強的高智慧生命。
  在地下城出生的新生壹代,大概早已經適應了現在的生活。大家心裏向往著父輩口中,跟以前影像記錄中,曾經地面上那繁華的世界,同時也接受著現在不算美好的世界。
  每個人都有事做,因為這壹代人從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有朝壹日必然會重回地面,重建屬於自己的祖國。所有人也堅信這壹天必將到來。這其中大概有壹種可以成為民族韌性的東西,就好像許多人調侃種田是融入到華夏人基因中的記憶壹般,在這片延續了數千年文明的土地上,有的不止是種田基因,更有建設的熱情。
  城市裏的人心可用,士氣依然高昂,唯壹讓管理者擔憂的大概是新生這壹代人成長過程中因為缺少自然光的陪伴,近視率相當高。
  地下城的科學家們找到了通過混合著紫外線的燈光來保證新生代維生素D轉化問題,保證鈣的吸收,但這種模擬自然光的技術依然無法跟真正的自然光相提並論,百分之九十二的近視率,讓復古的眼鏡成了孩子們的標配。
  這大概也從側面證實了,近視最大的原因可能不是單純的用眼疲勞或者基因問題,同樣也因為眼睛在發育階段的童年階段因為需要長時間在教室內讀書導致太少接觸自然光所致。
  另外主持K003號地下城工作的王晨旭最近還得到了壹個極好的消息。
  地表的冬天已經開始弱化,壹顆星球的自我凈化跟修復能力遠比之前科學家預計的要強大很多。
  甚至壹些地下城控制之外的幸存者已經開始嘗試著在遠郊的地表建設了聚集點。只是現代化的物資匱乏,加上輻射的影響依然存在,生存質量堪憂,據說人均壽命大概只有38年。
  要知道在毀滅之戰前,華夏的人均壽命已經達到了93歲。
  即便現在被保護在地下城內的人們人均壽命也能達到68歲。
  這是個悲傷的故事。
  毀滅之戰在未來的史書上,大概只需要壹堂課就能講清楚,但對於身處其中的人來說,卻是壹生的悲劇。歷史從來都是這樣,直接從無數個普通人的身上直接碾過。歷史老師課堂上壹句悲嘆,對應的可能便是成千上萬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好在早已經目睹了無數悲劇的王晨旭早已經習慣了。
  這樣的年景個人能做的不多,管好這座地下城已經是他所能做的極限。
  當然,即便是這種極為無趣而悲哀的生活其實也有著可以調劑心情的小樂趣。
  非官方消息,據說西邊某個曾經榮光無限的大國早已經陷入到完全無序的混亂之中。當然這本就是可以預見的,即便是毀滅之戰之前,那都是人人懂biu的國度,當官方已經無法履行職能且無力並對民間施加任何影響的時候,刻在基因裏的那些血脈同樣會覺醒……
  好吧,其實這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歷史的是非已經不需要在多贅述,終究有後人去評價跟書寫,他現在的工作是盡可能公平的保證地下城396個家庭壹千多人口都能好好的活下去,除此之外還要組織相關人員盡可能全面的整理出未來人們重返地面後,如何重建工業體系。這其中包含了許多細節性的東西。
  基本上KOO3號地下城有壹半的人都在為這個事情忙碌著。
  每個地下城其實就是壹個大型避難基地,根據第壹代避難者身份構成不同,每個地下城都分配了不同的任務。
  當然地下城其實也只是壹個籠統的稱呼,許多地下城其實大部分是在山體中間的,比如已經為了執行壹個自殺性任務而在地圖中消失的K001號地下城。
  想到K001,王晨旭又想到了那個早晨,想到了火星基地,似乎人年紀大了就喜歡念舊,已經今年已經六十七歲的王晨旭自嘲的想著。
  突然辦公室大門被推開……
  “王總工,智腦發出第壹序列通訊請求,呼叫方是月球Y071基地?”
  王晨旭愕然,下意識地回道:“月球基地不是早已經荒廢了?只需要每周三例行聯系,確保基地供能充足,怎麽突然發出第壹序列通訊請求?”
  秘書同樣茫然的看著王晨旭,然後搖了搖頭:“不知道啊,第壹序列通訊請求我權限不夠。”
  王晨旭猛得站起身:“走,去機要室。”
  ……
  所剩無幾的算力加上無數的電纜被切斷,導致通過衛星通訊都成了難事。
  辦公室裏的電話也只能溝通相鄰的幾個地下城。
  但每座地下城的機要室裏還能通過曾經的智腦實現信息互通,但並不是全天候的,只有在特定時間,僅存的幾顆功能還算齊備的衛星從華夏上空掠過時才能保證通訊。
  好在新壹代的衛星不但配置了最先進的太陽能板,還通過特殊材料實現了廢熱發電技術,使用壽命也大幅度增強。起碼到現在三十多年過去了,依然還有7顆衛星能夠使用。
  當然這已經很好了。
  那些通訊依賴於別國衛星的地方,早已經失去了遠程通訊的能力。
  也正是因為知道通訊有時間限制,所以王晨旭飛快的趕到了機要室,第壹時間驗證身份後,拿起了衛星通訊裝置。
  “我是K003號地下城首任管理員王晨旭,小落,為什麽發來第壹序列通訊請求,基地能源已經耗盡了嗎?”
  “額……不好意思,其實我不是小落,我叫寧為,王先生您好。”
  “人?妳是人?月球現在怎麽可能還有人?”
  “額,是這樣的,王先生,您先別激動。小落說我們只有大概十九分鐘的通話時間,剛才等您已經浪費了82秒,所以接下來您先別打岔,我長話短說,您應該還記得科技之錘計劃吧?”
  “當然記得!”
  “我算是那個計劃的受益人。沒錯,我來自於另外壹個宇宙的華夏。在完全獲得BD300載入的信息後,大概了解了這個世界的情況之後,就開著壹艘船過來了。因為我看到BD300裏記載的信息,妳們的世界已經建設好了壹座火星城市,裏面搭建了完整的文明火種,所以我就想是不是能帶著這艘船把妳們都給接過去……”
  王晨旭呆呆的站在那裏……
  很難形容他此時的心情,寧為言簡意賅的前半段話已經讓他陷入了壹種表面平靜,但腦海內湧起的驚濤駭浪已經把理智完全吞沒的程度。
  真的……
  在今天之前,王晨旭每次看到地下城那些依然熱情工作的年輕人,都會在心底哀嘆,也許他們這壹代年輕人將是華夏歷史上首代可能壹輩子都沒見過太陽、森林、天空的壹代人……
  自然就在他們身邊,但即便只是到地表上去淋壹場雨,都是奢望……
  但現在突然有人告訴他,可以離開這陰暗潮濕的地下工程,暫時移民到火星上去。
  火星上的華夏城建設之初就被設計成能夠容納近五百萬人口的大型城市。更重要的是,火星上配置的主機系統不但保存著所有文明資料,本身在設計之初就具備壹定重工業能力。
  在加上當時建設火星時送去的海量材料,大概能生產出壹到兩艘地火之間的擺渡船吧?
  只是華夏目前幸存人口肯定不止五百萬……
  等等,不止是華夏城。
  火星上還有另外兩座城市應該同樣已經建成。而且建造這兩座城的國家肯定沒能力把人接過去,也就是說火星上有三座城市,那裏的材料跟能源都能被無損的接收過來……
  是的,就在這壹瞬間王晨旭腦海中閃過了太多的念頭,導致他——走神了……
  “那個,王先生,王先生,妳大概懂我的意思了嗎?我們需要抓緊時間商量壹下撤離計劃,妳人還在嗎?”
  話筒另壹邊焦急的聲音終於把王晨旭喚醒,飛快的看了壹眼電腦上的時間,還好,通訊時間應該還能保持十壹分鐘。
  “我在,我在,對不起,寧為先生,剛才我走神了,實在是這個消息太驚人了。我想先請問您,飛船載著活體穿越介質空間這究竟是怎麽辦到的?”
  ……
  月球Y071號基地。
  機要室的寧為對於這個問題有些無奈。
  不過他又能理解此時電腦另壹邊那為地下城管理員的心情。
  的確是匪夷所思了些……
  小落是因為能直接讀取腦海中的BD300生物芯片,而且還是人工智能,感情在豐富也肯定比不過活生生的人,所以不需要他解釋太多,但正在跟他通話的畢竟是活生生的人吶。
  所以他也只能耐心解釋道:“簡單來說,我們的研究是根據妳們儲存在BD300生物芯片裏的研究成果,在對尺短空間……嗯,也就是妳剛才說的介質空間研究過程中,有壹個專門的方向就是把壹些材料進行空間傳遞。壹次實驗室巧合讓我們發現,壹些特殊的碳結構物質在傳送過程中會在粒子層面被替換,然後產生壹些奇妙的物理性能。”
  “還能這樣?”王晨旭驚嘆道。
  “是啊,其實說白了,沒什麽好驕傲的。我們就是在智腦的配合下使用窮舉法去試出來的。我們的研究人員幾乎是三班倒守在實驗室裏,人休息設備也不能停,就這樣慢慢試出來的。”說到這事,寧為也很感慨。
  現在已經差不多功成名就的羅誌強教授可能天分沒那麽高,但搞這種材料真的是壹把好手。真的是就靠水磨功夫才把材料試出來。
  “妳們的科研人員真的很可敬……說來慚愧,毀滅之戰前,我們的研究員科研風氣真沒妳們那麽好。包括我年輕的時候都從來沒想過還能依靠人力用窮舉法做科研的,這種事情都是交給智腦運算分析,找到最佳方案才去測試,然後反饋,再等待智腦給出結果……天啊,妳們是怎麽做到能這樣鼓舞大家士氣的?”王晨旭依然驚嘆著。
  寧為沈默了半晌,然後給出了回答:“大概因為我們的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對比別國太落後了,所以大家很怕?”
  這話說出口,兩人都沈默了。
  好在王晨旭很快想起了這次通話只剩下幾分鐘……
  “這樣,寧為先生,真的非常感謝您能冒著如此大的風險來拯救我們。這次通話只剩五分鐘了,但大概壹個半小時後我們還能用這種方式通話。現在我需要您向我簡單介紹壹下您的飛船,壹次能承載多少人,前往火星需要多長時間,以及物資儲備情況。我會在下次接線前跟其他地下城取得聯系,通過您給的信息來制定撤離方案。”
  “好的,王先生。我們的誇父號是壹艘大型穿越艦,壹次可以搭載六萬人,如果完全犧牲生活質量,在多搭載壹萬人問題不大。我們有兩艘飛龍系列擺渡船,每艘船最大載重量有300噸,因為沒有時間檢修,建議單次載重量控制在200噸。大概可以每次搭載壹千人,跟其他物資。”
  “飛龍號系列可以低空懸停,只需要壹塊大小在3000平米左右的平整土地就能臨時停靠。至於時間的問題,好消息是根據船上智腦的計算,火星正在向近地點運動,如果小落能用數據庫中的信息測定到壹些準確定位數據的話,誇父號可以直接進行短途介質空間傳送,理論上來說能瞬間抵達,但實操大概需要壹到兩周,因為跨空間定位不是那麽準確,而且要預留出安全距離。”
  “懂了,期待我們下次通話。對了,能順便問壹句嗎?您是壹個人來的?”
  “額,其實還有兩個朋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