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六十七章 差之毫厘,失之千裏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38

  底槽清經過數月的風化、陳腐,再經過碾磨粉碎、過篩加水攪拌,或生泥又經反復數千次的捶打.把泥料中的空氣排除、壓擠粘韌。
  這樣的泥,才具有制作高墻僧帽的資格。
  高墻僧帽,顧名思義,就是壺口的僧帽比較高,而使用泥片制作這種僧帽,泥片高了,自然就要達到壹定的強度。
  還有這種茶壺的飛把,也是壹個難關,制作的不好,燒成之後,把很容易就斷了,那還算是什麽經典?
  其實,在整個燒制高墻僧帽壺的過程之中,陳文哲還有壹個優勢,那就是燒窯工藝。
  因為他很清楚,用底槽清制作的高墻僧帽壺,燒成溫度是1200℃,而不是壹般大師認知的1980—2000℃之間。
  要是認識不到這壹點,燒制溫度太高,那肯定會燒壞,要不然就是出現很多瑕疵!
  而只要燒制成功率高,可就能夠節省很多原材料,這些都是可以降低成本的啊。
  因為壹般人,需要經過反復燒制、試片,最終才能確定燒成溫度。
  在這個過程當中,到底浪費了多少材料,只有天知道。
  壹切準備就緒後,還不能直接開始制作。
  因為在制作之前,必須要把設計工作做好。
  要不然做出來的高墻僧帽,比例肯定不協調,甚至都不能制成壹尊完美的茶壺。
  僧帽壺的大小、尺寸,以及嘴、把,都需要特別設計。
  然後進壹步確認帽沿的高低,帽沿跟下面身筒的尺寸比例。
  隨後開始制作樣板,相接身筒,然後再制作帽沿。
  先後上下相接,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壹把僧帽壺總算是完成。
  而這壹個過程,壹般工藝大師研究壹個月,都不壹定能做成。
  往往這麽做完之後,最後燒成後,卻發現只是壹把失敗的作品。
  也許是自己的技藝還不到那個地步,功底還不夠紮實,也許是燒窯問題,反正困難重重。
  陳文哲因為有著完整的傳承,而且還是大師級傳承,他甚至可以在夢中模仿,親自制作幾遍。
  有著足夠的經驗,他就可以充分考慮這把壺的尺度把握,比例的調整,形體的連貫,以及上、下、左、右各物件的配置和處理。
  十分順利的完成了壹尊高墻僧帽,看著它的身形、比例,陳文哲感覺很滿意。
  擡起頭,看向面前的四人,最後視線落在了陳青虎身上。
  “從簡單的開始,先說練泥,必須要千錘百煉,妳們就沒必要使用底槽清了,就用普通礦料吧!”
  陳青虎自然知道是說他,他默不作聲的開始練泥。
  “在比列的調整上,進行嚴格的推敲,要知道差之毫厘,失之千裏。”
  “從身筒和帽沿的高矮、寬窄,壹定要使比例進壹步協調,只要調整後,形體視覺效果比原來好,就壹定要繼續調整,以積累經驗。”
  “從形體的連貫上,進壹步加強,使之上下,左右之間相互聯系,有所呼應,轉折起伏適度,沒有拼湊、脫節、生硬的感覺,讓它壹氣貫通。”
  “我能說的就這些,現在妳們仔細觀看練泥的手法,總不能以後制作瓷器,都需要陳青虎幫著妳們練泥吧?”
  不得不說,經過壹個月的工廠生活,陳青虎被鍛煉出來了。
  畢竟每天需要和的泥巴,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經過他二次加工之後的清水泥,泥性更加柔韌。
  經過反復捶打,也更容易上手制作。
  接下來,才是制作僧帽壺的開始,僧帽壺中比較容易出問題的嘴、把、鈕、蓋先制作出來。
  如果等晾幹之後,嘴、把、鈕、蓋都沒有出現什麽問題,這時才能進窯燒制,就是比較耽擱時間。
  所以,陳星辰等四人,想要出壹件合格的僧帽壺,恐怕還需要等壹段時間。
  就算他們從最簡單的小僧帽壺開始,也肯定不會壹帆風順。
  當然,他們都有著很強的功底,制作簡化版本的小僧帽壺應該不算難,要不然就太打擊自信心了。
  只不過,太過簡單的小僧帽壺,價值可不高。
  當然,就算價值再低,壹件賣個三五千塊,也還是正常的,這就是僧帽壺的價值所在。
  眼前有樣品,陳星辰他們也都是熟手,制作器型簡單的僧帽壺,還真是不怵。
  眼看他們走上了正軌,陳文哲也開始忙活自己的事情。
  先前制作了太多美人壺,而且都是五級工藝,賣六級工藝品的價格。
  現在肯定要讓市場緩和壹下,也消化壹下那批作品。
  所以,現在補充壹下四級紀念版本的紫砂壺,這樣也好填充壹下低級市場。
  而這樣以來,解放出來的陳星辰他們,才能有時間更進壹步。
  至於他陳文哲,自然是要想辦法,再給壹念堂增加壹些頂級工藝品。
  現在既然開始制作僧帽壺了,他也就不費腦子,就制作壹些頂級的僧帽壺。
  比如青釉高墻僧帽,寶石紅釉高墻僧帽,或者是四方僧帽。
  這些作品,只要制作成功,要是放在古代,皇家都是要珍藏的。
  所以,只要制作成功,絕對可以在壹念堂當做鎮店之寶,壹點也不比器型比較大的寶石紅大罐來的差。
  陳文哲不用試錯,所以制作的速度很快。
  別人要等到所有配件都齊全,都沒有問題,最後才會入窯燒制。
  他不用等到僧帽壺晾幹,速度自然就快。
  要是壹般人,沒有壹個月,肯定制作不出壹把高墻僧帽。
  所以,陳文哲繼承在王寅春大師的制壺速度,是真的給力。
  不知不覺,壹天時間就要過去。
  下午,陳星辰等人也不過是每個人勉強完成了壹把小僧帽,而且是簡配了再簡配的結果。
  就算這樣,他們今天也不會入窯,因為剛剛制作出來,還需要晾曬壹下。
  陳文哲就沒有這種煩惱,他上午制作的壹批僧帽壺,已經可以入窯。
  不得不說,制作僧帽壺,真的很費腦子。
  比如說劃泥片,這也需要計算比例、形狀,所以,壹天下來陳文哲也是很累的。
  壹天工作結束,陳文哲找了壹件宿舍,稍微熟悉,就睡下了。
  只不過,他身體睡著了,可精神還在夢中工作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