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二百七十三章 現代傳世級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0

  花絲鑲嵌這種產品的種類很多,粗略分配,就可分為三大類。
  第壹類是首飾品類,包括手鐲、項鏈、耳墜、胸針、吊墜、袖扣、領帶卡、領花等;
  第二類是陳列品類,主要是室內裝飾物品,如小掛屏、花瓶、爐、熏、建築、動物各種造型等;
  第三類是實用品類,以中小件產品為主,比如平鏡、煙盒、煙灰缸、粉盒、糖罐、藥盒、燈臺、酒具、蓋碗、牙簽盒、小刀等。
  而制作這些作品的大師級人物,很多都是現代人。
  像是解放以後出現的傑出人物,如張廣和、王金翺、畢尚斌等,都是花絲行家。
  有著這麽多行家,制作的作品自然不少。
  最重要但是,有工廠,就能合作。
  所以現在十分出名的作品真不少,像是使用金絲、銀絲編制起來的“天安門”、“九龍壁”、“長江大橋”、“故宮角樓”、“蟈蟈簍子”、“花絲紀念碑”、“龍鳳插盤”等,都是花絲鑲嵌工藝的精品,十分引入矚目。
  這些精美的手工藝品金光燦爛,巧奪天工,給人壹種別致富麗之感。
  看著壹件件現代工藝品,陳文哲有時候也有點瞠目結舌,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這些東西,可都是現代工藝品,而不是古董。
  但是,真要說到價值,它們的價值,很多都遠遠超過壹些官窯器。
  像是1956年做的壹件銀座龍宮燈,方型透空銀花絲,龍嘴刁宮燈,龍盤旗桿柱,精致、古雅、美觀、大方。
  此作品在英倫展覽時,就受到廣泛好評。
  還有花絲鑲嵌大師,程淑美仿造明萬歷金絲翼善冠,這就不要多說了,能仿制出來,就是寶貝。
  這些寶貝,都是建國之後,從事花絲工藝60余年的老藝術家們的作品。
  他們不僅有高超技術,而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所以做出的作品,才能夠達到傳世級!
  其中的經典“鳳鳴鐘”,就是以我國傳統的吉祥圖案為題材的花絲鑲嵌產品。
  在設計上,用金光四射的鐘代表太陽,以珍貴的青金石制作成繚繞的祥雲托太陽,壹只金鳳淩空啼鳴,形象多姿、生動傳神。
  在制作上,采用掐絲和鑲嵌相結合的工藝,以細如發絲的黃金、白金編制出鳳的全身。
  如果說這是工藝,那麽鳳頭、羽毛之上就是奢華。
  單單是壹只鳳頭之上,就鑲有18塊紅、綠寶石和88粒鉆石。
  羽毛上鑲嵌著110粒鉆石,鳳尾嵌有9塊紅、綠寶石。
  整件作品金光閃耀,寶石映輝,巧妙地把藝術欣賞和生活實用結合起來,這絕對是壹件優美的工藝佳品。
  除了這麽壹件精品,像這種等級的現代工藝品,還有不少。
  比如1985年9月,工藝美術作品展覽會,展出的珍品“龍的傳人”,就以獨有的藝術魅力,征服了觀眾。
  壹條巨龍和龍體上的5個孩童,全部采用22K金為材料。
  龍身鑲有1600余顆各色寶石,每塊寶石都用壹個小金碗,牢牢托住並接在壹起。
  飛龍吐出的火球,則是壹塊塊紅寶石鑲嵌的。
  只是這枚火球,就用了200多塊寶石。
  孩童身上披的彩帶,就是采用花絲工藝制作而成。
  龍底下是五彩祥雲,金彩帶隨風飄曳,煞是逼真。
  “龍的傳人”以紫晶原石做底,與作品整件渾然壹體,表現了中華民族和當代炎黃子孫騰飛向上的風貌。
  這件作品構圖造型,惟妙惟肖,堪稱佳作。
  其實,像是這樣的頂級工藝品,在生活之中我們應該經常能聽到。
  雖然接觸不到,但是聽過、看過,還真不是問題。
  只不過,很多人就算見過,也只不過是驚嘆其美麗,而不會知道,這是使用什麽工藝制作的。
  像是2006年攝制的影片《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周潤發、周傑倫穿戴的黃金甲。
  還有鞏俐的頭飾,就是同壹位大師以花絲鑲嵌工藝制作。
  在2000年,高級工藝美術師趙春明、古衛平等人,就再次復制明定陵皇冠、鳳冠,陳列在十三陵博物館。
  2005年,被譽為現代九品技工的高級工藝美術師朱玉光、馮國生等人,成功復制了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
  其工藝之精,得到了時任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的肯定,並決定將其陳列在故宮博物院。
  同年9月,當美術師們制作的“金甌永固”杯在故宮漱芳齋內,呈現在人們面前時,立即吸引住了眾人的目光。
  人們無壹不在贊嘆它的精美絕倫,以及從當中流露出來的精湛工藝。
  這只杯子,不是行內人,很少有人聽說。
  但是只要見到,就壹定會被它的奢華外表所震驚。
  金甌永固杯,壹般指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
  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是清乾隆時期的故宮金器,此杯共有4只。
  其中2只金質,1只銅鎏金造辦於乾隆初年,另外1只金質造辦於嘉慶初年。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是1金,嘉慶二年造。
  藏在彎彎故宮博物院的1金,是乾隆年造。
  而藏在英倫華萊士博物館的1只金杯、1只銅鎏金杯,這是乾隆年造。
  這些杯子,十分具有傳奇性,甚至可以跟我國的國運相連。
  它們的出世、離散,就是壹部我國近代史。
  乾隆四年(1739年)11月,乾隆帝諭旨造辦處配壹金杯。
  其名金甌永固,並對造型、紋樣及所嵌珠寶以及點翠,作了各種明確的指示。
  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帝下諭旨,要求再做兩件金甌永固杯,並提出了新的要求。
  耳子夔龍上各安大珠子壹顆,兩面每面安珠子五顆,中間壹顆安大些、花頭要圓的。
  嘉慶二年(1797年),乾隆因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受損重新制作。
  據現已找到的檔案、文獻記載,乾隆年間制作了四件“金甌永固”杯,分別是乾隆四年的壹件、乾隆五年的兩件、嘉慶二年的壹件。
  1860年,法軍上校杜潘,從圓明園掠得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1金1銅鎏金)。
  1872年,華萊士在英倫拍賣會上,購得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1金1銅鎏金)。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